目不窥园:守己安分,不乱瞻望
“目不窥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原文为“君子谓之劳而不怨,目不窥园。”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做事劳苦却不怨恨,不乱看园林之美色。比喻人能严守职责的界限,不侵占他人的利益。
“目”指眼睛,“窥”是偷看,“园”本指园林,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利益,引申为“不乱看外界的利益,不觊觎他人之事”。句子的主语是“君子”,指有德行的人。君子做事认真负责,不为外物所动,不贪求非分之利。君子不仅自己不乱看外界的利益,也不会纵容他人窥视,因为他们明白,这样做不仅会损害他人的利益,也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目不窥园”的含义,绝不只是君子不偷看花园的美景这么简单。它还包含了君子在面对诱惑时能够守己安分,不逾矩,不妄动,不贪婪。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金钱、美色、权力、地位等等,我们很容易被这些诱惑所迷惑,从而做出一些违背原则、甚至触犯法律的事情。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目不窥园”,那么我们就能抵制住诱惑,坚守自己的底线,不为外物所动,从而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相反的,如果我们被诱惑所迷惑,那么我们就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从而走上歧途,害人害己。
兴趣推荐
-
过庭之训:一堂通俗易懂的人生指导课
1年前: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有一本小小的书叫做《过庭之训》,它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却很丰富,包罗万象,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人生指导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小书吧。
-
良知良能:做人处事的根基
1年前: 良知良能,是为人处世的根基,是道德的指引,是人生的底线。它让我们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
-
为人处世的两大准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1年前: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两大准则。这两句话出自晋代诗人陶渊明的《励耕诗》,原诗如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解析“贱”的真谛
1年前: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既有人际交往的智慧,也有处世哲学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句话,但这句话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真的像字面意思理解的那样吗?让我们一探究竟。
-
谈谈厚道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年前: 厚道,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指正直善良,待人宽厚。在日常生活中,厚道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它可以让人在与人交往中更加融洽,也能让人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
论语十二则:圣贤智慧的谆谆教诲
1年前: 《论语》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语录结集,汇聚了孔子的思想精华,是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作。论语中的十二则经典名句,包含了丰富的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事的智慧,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和学习。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的智慧
1年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意为: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句话体现了将心比心的智慧,劝诫人们待人处事应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周旋之道: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左右逢源
1年前: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的人相处起来轻松愉快,有的人则让人心生芥蒂。如何才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左右逢源,赢得他人好感和信任,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秘诀就在于周旋之道,即懂得在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中,采取不同策略和应对方式,从而避免冲突,增进友谊。
-
《做人做事必备技能:学会做人,方能成人》
1年前: 学会做人,是一门必修课,它教会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只有学会做人,我们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
弟子规解释:助你立德修身,做个有德之人
1年前: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经典蒙学读物,倡导儒家思想和道德规范。了解《弟子规》不仅有助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并解释《弟子规》,领略其内涵精髓。
-
不义之财,君子不取
8个月前: 民间有句俗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警示我们,君子虽然爱财,但不能不择手段,必须通过正当途径获取。今天我就和你聊一聊“不义之财,君子不取”背后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