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SKY 智天网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烛之武,用三寸不烂之舌,巧妙地劝谏秦穆公退兵的故事。这个故事讲了烛之武如何用智慧和口才挽救了郑国,也说明了外交辞令的重要性。
烛之武退秦师

公元前630年,秦穆公率领秦国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小力弱,无法与秦国抗衡。郑国君主郑文公派大夫烛之武出使秦国,希望能够说服秦穆公退兵。

烛之武来到秦国后,首先拜见秦穆公。他向秦穆公进言道:“秦国和郑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如果秦国灭了郑国,那么秦国就失去了唇齿,失去了屏障。唇亡齿寒,秦国也将面临危险。”

秦穆公听后,觉得烛之武说得有道理。但他还是不甘心就此退兵。于是,他又问烛之武:“郑国有什么东西能够让我满意呢?”

烛之武回答道:“郑国有五种宝贝,可以送给秦国。第一是郑国的土地,郑国虽然小,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第二是郑国的人民,郑国人民勤劳勇敢,可以为秦国效力。第三是郑国的粮食,郑国粮食丰足,可以供应秦国军队的需要。第四是郑国的财物,郑国虽然不富裕,但也有一些财物,可以送给秦国。第五是郑国的美女,郑国美女众多,可以送给秦国君主享用。”

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哈哈大笑。他对烛之武说:“我攻打郑国,是为了得到郑国的土地和人民,而不是为了得到郑国的美女和财物。你所说的这些东西,我都不要。”

烛之武见秦穆公已经心动,于是又进言道:“秦国和郑国是邻国,如果秦国灭了郑国,那么秦国就与楚国接壤了。楚国是秦国的劲敌,如果秦国与楚国接壤,那么秦国将面临很大的危险。所以,秦国不应该灭郑国。”

秦穆公听后,终于被烛之武说服了。他下令退兵,并与郑国结盟。

标签:烛之武退秦师,唇亡齿寒,巧舌如簧,外交辞令,郑国,秦国,秦穆公,郑文公

兴趣推荐

  • 郑国渠:秦国水利工程的杰作

    2年前: 郑国渠是秦国时期修建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它不仅对秦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后世的水利工程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巧舌如簧是什么意思及如何巧舌如簧

    1年前: 巧舌如簧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人很会说话,能言善辩。语出《晋书·谢安传》:“安少有令名,弱冠知名,谈玄胜妙,巧舌如簧,妙尽情理。”下面就来说一说巧舌如簧是什么意思以及如何做到巧舌如簧。

  • 春秋霸主郑国

    1年前: 郑国是春秋时期重要的诸侯国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郑”为国名的国家。郑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春秋时期曾多次称霸中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 智谋故事:历史上的经典案例

    1年前: 智谋故事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智慧和谋略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积极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几个经典的智谋故事。

  •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唇亡齿寒

    1年前: “兔死狐悲”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它讲述了一只狐狸目睹兔子被猎人杀死后,悲痛万分的感伤。这个故事不仅是一个寓言,更是一个人生哲理,告诉我们“物伤其类,唇亡齿寒”的道理。

  •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浅谈共患难,同进退的重要性

    1年前: 俗话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意为鸟巢被毁,里面的蛋自然也会被毁掉。这句话比喻唇亡齿寒,共同体中的人如果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最终也会害了自己。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句话的内涵及意义,并分享一些相关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 穿越千年,余音绕梁 —— 下里巴人

    1年前: 自古以来,音乐就与人类文明密不可分。在中华文明的漫长历史进程中,诞生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乐曲,而下里巴人便是其中之一。这首流传千年的古老乐曲,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

  • 战国策:纵横捭阖,魅力四射

    1年前: 战国策,一部纵横捭阖、跌宕起伏的旷世奇书,它穿越了时间的长河,将战国时代的风云激荡、尔虞我诈、英雄豪杰尽数展现在读者眼前。今天,就让我带你领略战国策的无穷魅力。

  • 买椟还珠:谚语还是故事?

    1年前: “买椟还珠”的故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成语比喻只重视外表不重视内容,或只重视次要的东西而轻视主要的东西。我们经常会用它来讽刺那些肤浅的目光短浅的人。

  • 耳熟能详的四字词语

    1年前: 词语是语言的最小使用单位,由汉字组成,在语言中具有确定的意义,使用时一般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组合在一起。说起四字词语,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因为很多四字词语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比如说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就特别常见,几乎每天都能用上。

  • 探秘春秋淹城:古时洪水冲出来的古国

    1年前: 春秋淹城,一个湮没于历史长河的古城,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而被掩埋,成为了一座神秘的地下城。如今,淹城重见天日,为我们揭开了春秋时期的历史画卷。

  • 商鞅变法:中国变革之源

    1年前: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这场变法由秦孝公的支持和商鞅的领导,对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苏辙《六国论》——以夷制夷的谋略

    1年前: 《六国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辙的名篇,通过分析战国时期秦国与六国的关系,阐述了以夷制夷的谋略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遠的影响。

  • 郑伯克段于鄢翻译

    1年前: 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时期郑庄公与弟弟共叔段之间发生的一场著名的争权夺利事件。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曲折离奇,充满了斗争和谋略,堪称春秋时期的一出精彩大戏。

  • 楚人隐形之谜

    1年前: 楚人隐形,是一个流传了很久的传说,但至今尚未有科学的解释。有些人认为这是真的,而有些人则认为这只是神话。那么,楚人隐形是真的吗?

  • 秦武王:战国时期一位雄才大略却英年早逝的君主

    1年前: 秦武王,嬴姓,赵氏,名荡,又称秦惠文王,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孝公之子。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显赫,在位期间推行变法,促进了秦国的发展,但不幸英年早逝。

  • 李冰:古蜀杰出水利专家,都江堰开创者

    1年前: 李冰,古蜀杰出水利专家,都江堰开创者,被誉为“川西水利之祖”。他约生活于战国时期,在公元前251年至公元前250年间主持修建都江堰,使岷江洪水得到有效控制,灌溉成都平原,对四川乃至整个中国的农业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 负荆请罪:自我羞辱换取谅解

    1年前: “负荆请罪”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成语,讲述了一位大臣为了表达歉意,主动背着荆条上门请罪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代人的道德观念,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 千钧一发,命悬一线

    1年前: “千钧一发”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比喻情况十分危急,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 胡服骑射:大秦锐士的骑兵变革

    1年前: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实现车骑一体化作战的军队,秦国锐士在胡服骑射改革后如虎添翼,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胡服骑射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