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晋书·刘牢之传》。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领大军进攻东晋。东晋朝廷派刘牢之率领七万大军北上迎敌。在行军途中,刘牢之听说前秦大军来势汹汹,数量众多,心生恐惧,于是命令军队昼夜兼程,以求避战。
一天深夜,月亮高悬,刘牢之率领的军队行进在一条狭窄的山路上。由于月色朦胧,树木婆娑,刘牢之的部下逐渐变得惊慌不安。突然,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许多飞鸟惊飞而起。刘牢之的部下吓得魂飞魄散,以为是敌军杀来了,于是纷纷拔刀迎敌。
刘牢之见状,赶忙制止部下,并安抚他们说:“不要惊慌,这只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罢了!”刘牢之的部下这才逐渐平静下来。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个成语比喻因疑神疑鬼而惊慌不安。多用于形容惊弓之鸟、草木皆兵的情况。
兴趣推荐
-
忐忑不安的近义词是什么?
1年前: 忐忑不安,形容心里很不安。忐忑不安的近义词有很多,比如惶惶不可终日、坐卧不宁、心神不宁、茶饭不思、惊慌失措、六神无主等。
-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1年前: “风声鹤唳”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语言》,比喻惊恐疑惧,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以为要出事。
-
惊慌失措的“措”是什么意思,出处和用法
1年前: “措”字本身有许多含义,作为形容词时,“措”一般用来形容举动或搭配表示态度,如惊慌失措、手足无措、束手无措。
-
杯弓蛇影:一则有趣的典故
1年前: “杯弓蛇影”是一个有趣的典故,用来形容疑神疑鬼、草木皆兵的心理。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晋书》中,讲述了东晋时期的王戎因为看到杯子里的弓影而以为有蛇,吓得赶紧逃跑的故事。从那以后,“杯弓蛇影”就成了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人们疑神疑鬼、小题大做的心理。
-
世纪地震震感传北京,街道大厦摇晃不止
1年前: 5月22日凌晨,山东省荣成市发生了6.1级地震。北京市震感强烈,据亲身经历者描述:“摇晃明显,街上感觉大厦在晃动,好多人都被惊醒从房子里面出来,在大街上不知道该往哪走,感觉特别彷徨、无助”。
-
偏执狂:一种扭曲的思维模式
1年前: 偏执狂是一种精神疾病,以不确定的怀疑和恐惧为特征。偏执狂患者经常认为自己受到迫害或阴谋伤害,即使没有证据支持这些信念。他们也可能变得极度执着于某个想法或目标,以至于它妨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
颤抖的近义词:忐忑不安,心惊胆战,恐惧万分
1年前: 颤抖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形容身体或声音不自主地摇晃,通常表示恐惧、紧张、兴奋等情绪。那么,颤抖的近义词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草木皆兵:当想象力变得现实
1年前: 成语“草木皆兵”源自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它生动地展现了想象力的力量,以及恐惧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
耳熟能详的四字词语
1年前: 词语是语言的最小使用单位,由汉字组成,在语言中具有确定的意义,使用时一般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组合在一起。说起四字词语,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因为很多四字词语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比如说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就特别常见,几乎每天都能用上。
-
振聋发聩的近义词:震耳欲聋
1年前: 大家好,我是语言研究员,我来为大家介绍关于“震耳欲聋”的近义词。振耳欲聋是一个形容声音非常大的成语,它的近义词有很多,比如振聋发聩、震天动地、惊天动地、石破天惊、雷鸣电闪、地动山摇、鬼哭狼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谈虎色变等等。
-
胆小如鼠,谈之色变:浅析胆小的心理表现及缓解技巧
1年前: 胆小,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面对恐惧时,胆小者往往表现出退缩、逃避,甚至惊慌失措。胆小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更会阻碍我们的个人发展。那么,胆小是怎样一种心理表现呢?我们又该如何克服胆怯,提升自己的勇气呢?
-
草木皆兵:从成语到现实的趣谈
11个月前: “草木皆兵”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它形容人心恐慌、疑神疑鬼。你知道它的由来吗?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表现?今天就带你一起来探索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和现实意义。
-
张皇失措造句:手忙脚乱的场景
11个月前: “张皇失措”是一个成语,形容惊慌失措、不知所措的样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造几个“张皇失措”的句子,看看这个成语在实际应用中的场景吧!
-
纵横演艺圈 50 载,“台湾第一小生”寇世勋
10个月前: 寇世勋,台湾著名演员,素有“台湾第一小生”之称。50 年演艺生涯,塑造过无数经典荧幕形象,是台湾演艺圈不可或缺的传奇人物。
-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9个月前: 《草木皆兵》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一回,讲述了一场以讹传讹、草木皆兵的闹剧。那么,在这场闹剧中,究竟谁是主人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