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必有邻的出处与含义
“德不孤必有邻”最早出自《孟子·离娄下》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见梁襄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曰:“王请勿疑。勿疑,王勿疑!诸侯之宝,三宝也: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土地、人民、政事,国之宝也;勿可使轻。国君重之,则社稷存。轻之,则社稷亡。此国之所以兴废也。保国者,其君其民之谓也。”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孟子见到了梁襄王,梁襄王问孟子:“您不远千里而来,难道是想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为什么要说好处呢?只要有仁义就够了。梁襄王说:“您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呢?”孟子说:“大王不要怀疑。不要怀疑,大王不要怀疑!诸侯的宝藏,有三件:土地、人民、政事。珍宝、玉器这些东西,拥有它们的人必定会招致灾祸。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宝藏;不可轻视。国君重视它们,国家就会兴盛。轻视它们,国家就会灭亡。这就是国家兴衰的原因。保卫国家的人,就是国君和人民。”
这段话的重点在于,国君应该重视仁义,重视土地、人民、政事,这样国家才能兴盛。而“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正是孟子对仁义思想的概括。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总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为伴。
在当今社会,“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道德修养,做有道德的人。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才能拥有真正的朋友。
兴趣推荐
-
以逸待劳
2年前: “逆水划船打一成语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以逸待劳”。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比喻从容不迫地等待时机,让敌人疲惫不堪。
-
宋襄公:春秋时代的君子,还是迂腐的昏君?
2年前: 宋襄公,春秋时期宋国第三任国君,以其“仁义”和“尊王攘夷”而闻名于世。他一生恪守礼仪,重义轻利,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
节外生枝:超出本来的范围或领域
2年前: “节外生枝”是一个比喻,用来形容事物的发展超出了本来的范围或领域,往往会带来一些麻烦或意外。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节外生枝的事情,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
声名鹊起:从默默无闻到扬名天下
2年前: “声名鹊起”这个成语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但你知道它的意思吗?今天,就让我来给你讲讲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吧。
-
至死方休:一场永无止境的斗争
2年前: “至死方休”是一个成语,形容斗争的激烈和持久,直到一方死亡才结束。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晋侯使祁奚聘于秦,且说仇池之战。秦伯曰:‘寡人闻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人尽死,君将焉用之?且晋楚之从,君焉得而知其吉凶?’”这个故事讲述了晋国和楚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以楚国的失败而告终。
-
纸上谈兵的近义词——空谈误国
2年前: 今天要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近义词——“空谈误国”。 “空谈误国”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成语,它用来说明那些只说不做、光说不练的人。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它是什么意思,又是从哪来的?
2年前: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过,然而真正能明白它含义并运用自如的人却并不多。那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看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究竟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以及在成语故事、军事策略和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的。
-
见仁见智,各有千秋
2年前: “见仁见智”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评判。这个成语经常被用来形容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是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
井底之蛙的寓意: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2年前: “井底之蛙”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比喻见识短浅,目光狭窄的人。但你知道这个成语的背后还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寓意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井底之蛙”的寓意吧。
-
不虞披麻执孝的含义与出处
2年前: 成语“不虞披麻执孝”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于《孟子·尽心上》,常被后人用以形容措手不及或事先无法预料。本篇文章将详细讲解“不虞披麻执孝”的含义、出处和用法。
-
柳下惠是什么意思?
2年前: 柳下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以仁义著称,后人常用“柳下惠坐怀不乱”来形容其为人清正廉洁,不为美色所动。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柳下惠的生平事迹,以及“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由来。
-
蚌相争渔翁得利
2年前: “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斗,最终让不相干的人得到好处。它告诫人们,在竞争或冲突中,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和更大的利益。
-
刘备字什么?揭秘刘皇叔的表字与名讳
1年前: 在三国乱世之中,蜀汉昭烈帝刘备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仁义待人,宽厚仁慈,深得人心;但他优柔寡断,重情重义,最终导致蜀汉覆灭。刘备的字是什么?他为何取这个字?且听我慢慢道来。
-
虞舜:从渔夫到帝位的传奇人生
1年前: 虞舜,又称舜,是中国古代传说时期帝王,五帝之一。他以孝顺、仁义而闻名,曾被举荐为继承人,历经艰辛最终成为一代明君。本文将为你讲述虞舜的传奇人生。
-
四书: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
1年前: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们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书的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刘备:三国时期的枭雄
1年前: 刘备,字玄德,是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英雄事迹,也有失败经历。他的仁义之名,至今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
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以仁义立身,以德行服人
1年前: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以仁义立身,以德行服人。他虽然家境贫寒,却志向远大,不畏艰苦,一心向学。颜回对孔子的思想和学说理解透彻,深得孔子赏识,被孔子称为“贤哉回也”。
-
身在乱世,却有治国安邦之术:孔子的传奇故事
1年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一生周游列国,讲学授徒,传播礼乐仁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三字经:流传千古的启蒙教材
1年前: 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启蒙读物,它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出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几百年来教化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至今仍受到广泛的喜爱和推崇。
-
千古流芳的诚信故事:古人诚信的典范
1年前: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关于诚信的典故数不胜数,这些故事流传千古,激发了一代代中国人诚实守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代那些脍炙人口的诚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