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重臣:庆亲王奕劻,从“皇亲国戚”到“晚清四大公子”
显赫的家世:皇亲国戚
奕劻出身显赫,父亲是清仁宗嘉庆皇帝的第五子惇亲王绵愉。而他的生母更是来头不小,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因此,奕劻自幼便受到慈禧的宠爱,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
同治朝的权臣:重用李鸿章
同治年间,奕劻任户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开始崭露头角。他重用李鸿章,支持洋务运动,在推进清末的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光绪朝的权臣:主管外交
光绪初年,奕劻晋升为庆亲王,并主管外交事务。他主张“联俄制日”,在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等地于日本。
晚清政坛的四大公子:贪财好色
奕劻虽身居高位,但私德不佳,为人贪财好色。他和恭亲王奕訢、醇亲王载沣、孚郡王载涛并称“晚清四大公子”,以荒淫无度著称于世。
慈禧的宠信:晚清军机大臣
凭借与慈禧的特殊关系,奕劻在晚清政坛上呼风唤雨。慈禧垂帘听政期间,他曾多次担任军机大臣,左右政局。
戊戌变法中的反动角色
1898年,光绪帝发动戊戌变法,奕劻因害怕变法影响自己的利益,极力反对,成为变法失败的重要推手之一。
慈禧死后失势:晚景凄凉
慈禧太后去世后,奕劻失势,晚年生活凄凉。1917年,他在北京去世,享年77岁。
兴趣推荐
-
李鸿章:晚清中兴名臣,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
2年前: 李鸿章,晚清中兴名臣,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一生功过是非,毁誉参半。本文将带你走进李鸿章跌宕起伏的一生,了解他在晚清政坛上的作为,以及他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
-
风云际会,海疆羁旅:李鸿章的洋务生涯
1年前: 作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李鸿章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他的洋务生涯,更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从淮军统帅到北洋大臣,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李鸿章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用他的智慧和魄力,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洋务乐章。
-
垂帘听政,波谲云诡的宫廷权力斗争
1年前: 垂帘听政,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曾多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在清朝,垂帘听政更是达到鼎盛,慈禧太后更是垂帘听政的代表人物。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四十八年,是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时间最长的太后。她垂帘听政期间,清朝经历了从盛世到衰败的巨大变革,其中充满了波谲云诡的宫廷权力斗争。
-
洋务运动的深远意义和历史影响
1年前: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是晚清政府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洋务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但它却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历史影响。
-
甲午战争:一场改变近代中国命运的战争
1年前: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是中日两国之间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中国被迫割地赔款,丧失了大量主权。这场战争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师夷长技以自强:从中学到先进技术,增强民族实力
1年前: “师夷长技以自强”出自清末洋务运动领袖之一的曾国藩,意思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以使自己强大起来。学习的目的不是要照搬,而是要吸收、消化,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
-
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1年前: 洋务运动是清朝末年开始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旨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求富强。洋务运动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张中丞传后叙:时代的背影——张之洞晚年的改革影响
1年前: 张之洞,晚清名臣,一生功过交织。他早年推动了洋务运动,晚年主政湖北,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他的改革也饱受争议,有人认为他过于保守,有人则认为他过于激进。
-
中国近代史:从屈辱到辉煌的百年奋进
1年前: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悲壮、奋进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磨难和挑战,同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段历史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
马关条约的签订,清廷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1年前: 甲午战争后,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条约之一,导致中国损失惨重。
-
张之洞:晚清重臣,洋务派的灵魂人物
1年前: 张之洞,晚清重臣,洋务派的灵魂人物,曾任湖广总督、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他一生致力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马关条约时间:它改变了东亚格局
1年前: 马关条约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史称《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并支付巨额赔款。马关条约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也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崛起。
-
中西合璧的启蒙篇章:洋务运动浴血奋战开新篇
1年前: 洋务运动是一场风云激荡的变革,它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也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起领略洋务运动的魅力吧!
-
中日甲午战争:一场改变东亚格局的战争
1年前: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于1894年至1895年间,清朝与日本江户幕府之间爆发的战争。战争以日本获胜告终,清朝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失去了对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和台湾岛的控制权。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
马关条约的影响: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与百年屈辱的开始
1年前: 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一页,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开启了中国百年屈辱史。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屈辱见证
10个月前: 作为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束标志,马关条约堪称近代中国屈辱史的见证。其丧权辱国的内容,至今仍让国人痛心疾首。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重温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
1895年:台湾割让给日本的转折点
9个月前: 1895年是台湾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动荡的一年里,台湾从一个中国领土变成了日本殖民地。本文将深入探讨导致台湾割让的历史事件、中日双方的战略考量以及割让对台湾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
马关条约签订时间:揭秘中日甲午战争后的一场不平等条约
9个月前: 马关条约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篇章的开始。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下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了解这段历史悲痛的记忆。
-
甲午战争时间:一场改变近代历史进程的战争
7个月前: 1894年至1895年发生的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转折点。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大挫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场战争的时间线,看看它是如何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改变了历史进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