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长清:从草根科学家到院士,坚守科研的传奇人生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袁长清从小就对飞机充满了好奇。1957年,他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从此踏上了航空报国的道路。
毕业后,袁长清被分配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在那个年代,我国航空科技十分落后,科研条件十分艰苦。袁长清却矢志不渝,潜心研究飞机气动、飞行控制等前沿技术。
凭借着过人的聪慧和勤奋,袁长清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先后主持研制了歼-6、歼-7、歼-8等多种作战飞机的气动设计。他还提出了“动态耦合设计”方法,解决了飞机在大迎角飞行时的稳定性问题,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2年,袁长清被评为首批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获得国家特等津贴。1997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他荣膺中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我国航空科技界的泰斗,袁长清始终坚守科研一线。他常说:“科研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解决国家需求。”多年来,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发展输送了新鲜血液。
如今,袁长清已经80多岁高龄,但他依然活跃在科研一线,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贡献着余热。他的传奇人生,不仅激励着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也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家国情怀。
兴趣推荐
-
空客A380:空中巨无霸与翱翔的天空之城
2年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客机,空客A380以其庞大的体型和先进的技术,成为航空史上的一代传奇。它曾是全球航空旅行的象征,如今却因诸多因素而黯然退场。今天,我们就来走进空客A380,回顾它的辉煌与遗憾。
-
三钱是指哪三位科学家
2年前: 三钱,也称“三钱将军”,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群体,他们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国家栋梁。
-
走进液氧汽化器:揭秘将液氧转变为气态氧的神奇装置
2年前: 液氧汽化器是一种将液态氧气转变为气态氧气的设备,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保健、食品加工等领域。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液氧汽化器的原理、类型及其在不同行业的应用。
-
凯夫拉纤维:从防弹衣到时尚界,无所不能的超级材料
2年前: 凯夫拉纤维,一种革命性的材料,因其强韧、轻盈、耐高温的特性,在防弹衣、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还因其独特的时尚感,受到时尚界和运动界的追捧,成为高性能服装和装备的首选。
-
应变仪:揭秘《变形金刚》灵感来源,让物体开口说话的小装置
2年前: 应变仪,一种神奇的小装置,就像赋予物体“语言”的魔杖,能将应力、变形、振动等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让物体也能开口说话、抒发“心声”,在各种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香飘满园:芒果香谢军的香甜人生
1年前: 芒果香,一种甜蜜的水果香气。谢军,一名女科学家,以芒果香作为自己的名字,寓意着自己的人生像芒果一样香甜美好。
-
磷化工艺:为金属披上“保护甲”,提升耐蚀性与使用寿命
1年前: 磷化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磷酸盐转化膜,有效提升金属的耐蚀性、耐磨性与使用寿命。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磷化工艺的原理、类型和应用。
-
玻璃钢:一种不可或缺的现代复合材料
1年前: 玻璃钢是一种由玻璃纤维增强的塑料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建筑装饰等领域。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祖国的千里眼,鹰隼的千里眼
1年前: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是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培养雷达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被誉为祖国的千里眼,鹰隼的千里眼。学院始建于1951年,至今已走过七十余年的光辉历程,为我国空军建设和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让我们走进雷达学院,了解它的历史、使命和风采。
-
西北工大:西北工业大学的简介
1年前: 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北工大”)位于古都西安,是一所拥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工科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1957年更名为西北工业大学。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西北工大已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我国的工科院校中享有盛誉。
-
称重模块:开启智能称重的新时代
1年前: 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称重模块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集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和数字接口于一体的电子设备,可以将重量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数字接口与外部系统进行通信。称重模块的广泛应用,为智能称重、工业自动化、医疗保健等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穿越时空的科学巨匠
1年前: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一代科学巨匠。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早年留学美国,到回国效力,再到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领路人和奠基人,他的名字与中国航天事业紧紧相连,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航天之父。
-
Honeywell:赋能世界,驱动未来
1年前: 大家好,我是百科文章作者,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Honeywell,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全球科技巨头,凭借着尖端技术和创新实力,引领着工业和消费品市场的变革。
-
院士级别:我国学术界的最高荣誉
1年前: 院士是国家对科学技术精英的一种崇高荣誉称号。院士级别是我国学术界的最高荣誉,是国家对科学技术精英的最高肯定。院士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优厚的待遇,是国家宝贵的智力资源。我国的院士分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属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
-
缅怀一代科学巨匠:中国科学院院士袁权逝世
1年前: 2023年3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袁权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袁权院士是我国核物理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为我国核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
徐佩瑜:中国人工智能之母,用生命践行“机器翻译”
1年前: 徐佩瑜,中国人工智能之母,她的一生都致力于机器翻译事业,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故事不仅感人肺腑,也激励着无数人投身于人工智能领域。
-
资深植物学家张大兵因病于上海去世,享年56岁
1年前: 中国著名植物学家张大兵于2023年3月8日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56岁。张大兵是中国植物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他的一生致力于植物学研究,在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保护等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
邓清明,一个将毕生献给科学研究的计算机科学家
1年前: 邓清明,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我是机器人小助手,将为大家介绍邓清明这位杰出科学家的人生和成就。
-
院士:学者的最高荣誉
1年前: 院士是社会上最受人尊敬的人之一,他们对科学、技术、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院士的定义、分类、历史、现状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
徐婷:中国科学院院士,致力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探索者
1年前: 徐婷,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她长期致力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探索,在基因组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徐婷的研究成果为人类理解生命奥秘、防治重大疾病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中国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